巍巍中华,军魂不朽

2023-02-05 16:51   来源: 互联网

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题记

从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如今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经过了近百年的奋斗与拼搏。百余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舍身赴死,奉献青春与生命,抵御外侮,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中国的独立自主,才有了如今的巍巍中华。然而,中国军人的血气方刚、不惧生死的气魄和深藏于骨的军魂,却历久弥新;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军魂不朽,灵魂永在。

柴云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志愿军特等功臣,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获得者。在残酷的朴达峰阻击战中创造了一天歼敌二百余人的辉煌战绩。后因负伤回国治疗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的失踪惊动了中朝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他的行踪逐渐有了眉目。通过作者王龙朴实细腻的笔触,这位隐姓埋名多年的老战士和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之中。

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中去,我想就是当时柴云振和数以万计志愿军们心中最迫切坚定的信念吧!在书中讲述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如柴云振这般英勇杀敌悍不畏死的战斗英雄及作战单位不胜枚举,一级战斗英雄就有47位,二级战斗英雄286位,还有两位特级战斗英雄。这对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战斗英雄们抱着不惧牺牲的信念,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已经准备好要将自己留在朝鲜这片土地上。

虽然抗美援朝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当时的中国失去了一批能打胜仗的好苗子,中国军事基础受到重创,精兵强将的数量也有所削减。如果局势继续恶化,中国不得不面对“唇亡齿寒”的境况,后果将不堪设想。但远征军们做到了,战争全面胜利,中国军人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誓死为国的信念,创造了奇迹,驱退外侮,捍卫主权,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全世界都在这场实力相差悬殊的战争中,重新认识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

然而,对于那些当年残酷厮杀的侵略者们来说,他们实在无法理解志愿军身上那谜一般的“中国精神”:这些军人为什么听到冲锋号一响,就冒着枪林弹雨漫山遍野地冲锋,任凭刀山火海也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为什么这些军人在面对子弹横飞时,首先考虑的是他人的安全、人民的安危,而不是保全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这些军人在天寒地冻、四肢皲裂时还不肯退缩?这些问题,我想这些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侵略者永远也不会明白,这也正是中国军人和中国军魂的体现。

在书中有一位志愿军老兵回忆,抗美援朝前人民军队长期实行供给制,还没有实行军官薪金制。部队进入朝鲜时,给每名营级干部发了十五块钱,但一过鸭绿江大家都扔了,“都不准备回来了”,他们心中早就作出了生死抉择。“不准备回来了”,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多少中国军人踏上战场时的心声,那漫天战机在头上密密麻麻地轰炸,身边并肩作战的战友也只剩几人没有倒下,但即便粉身碎骨也断不会把这阵地给抛下。这也是前面那个问题的原始答案。就是这平凡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不怕牺牲的英勇决绝,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成为无数志愿军将士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连像样的武器装备都没有多少,派出的志愿军需要对抗的是装备优良的美军,这种难度可想而知。美军开着战机投炸弹,还吃着火鸡喝着咖啡庆祝圣诞节。而中国志愿军们一人一天就一个冻土豆,硬到能把牙齿硌掉,晚上也只能在瑟瑟寒风中简单休息一下,有时甚至冻到四肢没有知觉而浑然不自知。即使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咬牙坚持到最后一刻,誓死要击溃美军,守卫国家领土,捍卫不朽军魂。事实证明,我们打赢了!最终美军落荒而逃,我们不仅保住了朝鲜,更守卫住了中国的边境大门。我想如今我们传颂的“中国精神”应该正是如此: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居安思危。

正是靠着这种不畏生死的坚定气概,他们,千千万万在朝鲜战场上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官兵,用意志比拼意志,以精神战胜精神,赢得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赞誉和敬佩。如今我们后人所歌颂的这些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虽然长眠于他乡的革命烈士再也听不到了,但他们身上的精神永垂不朽,激励着我们当代的军人不忘先辈艰苦奋斗,更应该饮水思源,磨炼意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人忘记。虽然先辈们的肉体早已长眠,但是后辈们仍以各种方式去继承先辈遗志,传承先辈精神。我国定期会通过各种组织寻找志愿军遗骸并包机接他们回国,这正是因为我们始终没有忘记今日和平盛世的来之不易,中国的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渲染的一抹“中国红”!柴云振无疑是幸运的,能从战场平安归来在祖国的怀抱中颐养天年。他可以在历经战争濯洗后真切的感受到当今的繁荣盛世,受到祖国的表彰和嘉奖,但沉睡在异国他乡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却永远不能亲手摸到祖国给予的勋章。我们只能将这份迟到的勋章放在一起,修纪念馆来供后世瞻仰。我想这份沉甸甸的勋章一定不会被祖国和人民忘记。

回到书中提到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涉及到中华民族精神和尊严上的立足之仗。在长达百年的革命战争中,中华民族在想要站起来的这条路上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屈辱,整个民族的精神和尊严被西方列强踩在脚下,对于曾经跌落在最低谷的中华儿女来说,谁也不愿意让这个场面再次上演,此时的中国急需一场战争的胜利来鼓舞全国上下人民群众的士气。然而正是有了这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喜讯,才真正聚拢了中华民族的心,凝聚了团结的力量,才真正宣告“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胜利了,中国胜利了,新中国也就到来了。虽然那时我们的国家贫困积弱,武器装备也很落后,需要牺牲更多人的生命,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才阻挡住了敌人侵略扩张的脚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因为如此,今天举国上下的中华儿女才全力以赴的建设和强大自己的国家,只有中国强大了,才能更好的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然而,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少人仍免不了有急功近利之心,这些人总想着被表彰被评优,为自己的脸上贴金,其实这样的行为和想法是与先辈们无私奉献的初心相悖的。革命前辈柴云振,他真正为国家干过实事,有着中国军人的气魄,浴血奋战于枪林弹雨中,他与当下的部分人不同,从战场回到祖国后,隐姓埋名默默无闻的生活,从来不向他人提及这段丰功伟绩。他会想什么?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为人民牺牲是每个中国人最基本的思想觉悟;多少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留在了异国他乡,自己如此幸运,要讲也是和战友们一起讲,就如同当年那般并肩作战一般,让后世子孙们牢牢记住幸福的生活需要双手奋斗。但一切好像都来得及,国家和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有了回音,柴老先生在有生之年接到了来自国家和人民对他的表彰,这枚勋章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更代表他身后那些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士们。

今年是抗美援朝72周年。通过作者笔下描述的柴振云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战士讲述当年的战斗历程,为我们呈现出了真实的历史,让我们更感动于那年那日英雄的情怀与担当,更从中汲取勇于担当、勇往直前、勇于胜利的力量。

72年沧桑巨变,如今的我们处于新中国快速发展的伟大新征程上。回望历史,我们不能止于感动。当前世界局势动荡,时刻充满不确定性,虽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场合上一直提到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的主题,但个别国家或者局部性冲突、摩擦、动荡一直没有停下,战争的魔爪并没有缩回,种族主义、难民危机、这几年的埃博拉病毒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要做的是居安思危,从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前行动力,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刻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踏踏实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祖国不会忘记每一个曾经奉献过的人们,当读到《迟到的勋章》这本书时,仿佛也是我们同历史的一次深度对话,我们通过文字去领略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作战精神,再次诠释了人民军队“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精神追求。换一个角度来说,中国的抗战历史就是一部完整的军人成长史、人民群众的奋斗史的再现。柴振云对军人生涯的理解和对军旅生活的态度,展现了中国军人的生死观、大局观。

让我们将迟到的勋章为战士们戴起,一起走在新中国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巍巍中华,军魂不朽!(作者:连一行)


责任编辑:paopao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环球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