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知名学者梁旋发表了重要演讲
(文/郑思琪)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拔尖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变革的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更多能够担当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化创新人型?这是当今国际化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2022年3月26日,由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主办的第二届“创新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的召开是基于我国国际化教育高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升级、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时代背景,聚焦创新人才的培养标准、存在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内容,从而创建扎根中国、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本次研讨会的亮点在于来自不同类型机构、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管理经验的专家、学者从多个视角进行了思想碰撞。其中法学领域知名学者、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会会员、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副教授梁旋作为重要嘉宾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法学实践教学》主题演讲。
在该主题演讲中,梁旋强调了我国法学实践教学的必要性,罗列了我国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法学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法学实践教学缺乏质量控制、法学实践教学缺乏师资团队、法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在梁旋看来,我国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出更多创新型法律人才,人才作为行业的重要支撑,只有人才资源足够充备,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法学教育需要更多专业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落后,封闭的教学环境并不利于培养更多创新型法律人才,也不符合法学教育的日益需求。正因如此,我国更应明确法学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以此作为基础注入实践教学理念,设计出更多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师队伍组成结构不断完善,同时将实践教学形式不断丰富,从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培养出更多创新型法律人才。
最后,梁旋指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期提出的新需求,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能够更好的创新我国的教学体系,并且将教学体系不断建设完备。正是在全新的实践教学理念之下,才应当培养更多具备良好能力的人才,使他们成为实践性人才,参与到知识形成的主要过程中,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只有这样才符合实践教学的主要需求,能够使人才向创新型、实践型的方向发展。人才能够积极参与到法学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就可以促进他们向创新型法律人才的方向不断靠近,从而将自身的各项能力展现出来,在不断实践之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完善自身专业能力,最终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主要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