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肉串汪·外滩店-未来和怀旧的多元重叠|策略餐饮系列
寻找一间烧烤店的在地生活感
捕捉食客内心精准的情绪渴求
在未来和怀旧的重叠处建造场景
承载最浪漫的烟火气
在北外滩的剧本里,一切都可能融入,构成上海,构成外滩。唯有重塑与创新,是它不变的精神内核。
肉串汪上海首店位于吴淞路城投大厦辅楼首层,继北京簋街店奠定风格后,IN.X屋里门外在此基础上重新构想了用餐空间:将烧烤、精酿、音乐、外滩、街巷、烟火、夜话这些漂浮的碎片融汇在新空间中,释放出浓郁的在地生活感。
01.外滩和烧烤的美妙互联
从晚风中的北外滩散步至吴淞路,拐进城投大厦内部公共区,肉串汪的霓虹已经将一整块外摆区泼洒成橘红色,一种奇妙的浪漫氛围在此发酵:鼎沸和静谧、粗野和精致被统一起来,裹挟着漂浮的香味,形成一个强大的引力磁场。
这种对立统一的情绪观感既有设计的有意为之,又有地理与味觉恰好的碰撞。北外滩身披海派发源地的荣光,生活风貌无比丰沛;而烧烤也不只是一种用炭火烤制食物的方式,它是文明初生的象征。无形之中,两种文化变迁相遇,时间的诚意注定使两者激荡出火花。
繁荣迷幻的新外滩与粗犷炙热的烧烤之间形成一种有张力的互文,设计师被这种对比所吸引组织起了餐厅的视觉,也象征性地将截然不同的城市氛围——都会与市井、当代与怀旧、秩序与松弛——有机地连接起来。在火焰和啤酒花闪耀的傍晚,食客踏上一场充满乡愁与故事的味觉之旅,也自动化为沪城荧幕里光明灿烂的一帧。
02.空间成席:浪漫、野生、舒坦
人们很难不被餐厅简洁通透的开放性吸引,通过外摆区的过度,设计师让食客经由入口向内绕行吧台,继而穿行折回的廊道抵达餐厅任何区域,这让人想起上海巷弄的情调。两扇上折叠窗打开后,室内外景致、人声、烟火相互流动,这让餐厅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一切都是自由的。
餐厅材料和色彩的选择同样呼应了城市属性和经营品类。大量不锈钢材、金属、水磨石、条砖、木板材构建出了充满原真性的质朴空间,不事雕琢的真实感和俊朗利落的当代锋芒结合一致——火的炙烤,晚风的轻抚,温暖的人情——这是属于外滩肉串汪的浪漫。
入口高度浓缩了餐厅情绪给人以震撼和抚慰。立柱与天花结构稳定有力,温柔原始的大地沙色是记忆里家和小院的颜色。从外摆到吧台,金属搭配板材的椅子和高脚凳让人想起令人流连的路边摊和小板凳,一切都亲切熟悉。而转角的精酿罐泛着复古未来的冷光,如一件外太空艺术品伫立在鲜明的氛围反差里。
绕过吧台,在纹理粗犷的木质背板前,天然材质穿插互构,使卡座区的秩序美学更加凸显,设计师以分毫必究的空间理性,来呈现最感性奔放的食物烟火,收放之间,意趣方现。
怀旧的灯箱海报和循环滚动的LED灯带指引食客进入相对私密的餐厅深处。
优雅的卡包在白天与傍晚呈现截然不同的光效,从日出到日暮晚霞,充满时间感的设计赋予餐厅更真切的生命力。烟管穿行于裸露的天花,条砖细密排列的“矮墙“和地面再次将人们带入往事,味觉、空间、情绪终成一席。
03.策略为先,设计为后
拨动水泥墙上的复古线管开关,悬吊的环形灯带照亮操作台,纯粹到底的概念感勾勒出包房,为整个餐厅留下鲜明的未来感注脚。
至此,肉串汪外滩店完成了其又一次大胆探索,对于屋里门外来说,视觉上大胆开拓的信心来自于对消费者和餐饮市场的了解,越是谨慎的消费越呼唤最大化用餐体验,在竞争激烈的“高质平价”赛道上,如何创造体验的情绪价值是设计策略的出发点。
对于肉串汪来说,它的情绪,是相聚。于是设计师创造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属于过去和未来,属于炙热烟火和浪漫晚风的场景,然后等待故事的发生。
在中国博大的美食图谱中,烧烤烟火气最盛,也最无拘自在,肉串汪则用空间将这份有点漂泊的情愫向温暖相聚处拢一拢,并附一句“人海常渺渺,请君多尽兴。”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肉串汪-外滩店
项目地点|中国·上海
项目面积|380㎡
室内设计|IN.X屋里门外设计
设计主创|吴为
设计团队|程路、刘晨阳、吴其彪、李岩
室内陈设|宋江丽、李微微、任逸琼
视觉输出|正是飞扬 Fayoung Design
项目摄影|郑焰
项目视频|楽视频Lab
项目文案|NARJEELING那几岭
项目策划|楽品牌策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