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第三届阿尔达米拉上海吉他艺术节评委陈海涛

2018-07-15 19:51   来源: 互联网

7月13日至18日,第三届阿尔达米拉上海吉他艺术节暨第九届吉他邀请赛在沪举行。六天的时间里,来自八个国家、五大洲的16位世界级吉他演奏家以及150位国内吉他音乐家和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500多位选手将齐聚上海,带来15场音乐会以及精彩比赛、大师班、讲座等一系列活动。

此次盛典活动除了选手的精彩表演,评委的活跃表现也是此次大赛的一大亮点。此次我们有幸采访到本次的赛事评委:国内知名的吉他教师,为吉他行业培养了多名优秀学子的吉他名家——陈海涛老师。下面让我们一同进入今日的采访当中。

 

记者:陈海涛先生,您好!很高兴您可以接受本次采访。

陈海涛:您好,各位同样有吉他爱好的朋友们好!

 

记者:您正担任上海第三届吉他艺术节暨第九届吉他大赛的评委,请问什么原因让您在百忙中担任这样的职务?

陈海涛:本次比赛是在国内吉他艺术行业内十分具有重量的赛事,并且该比赛的国际性很强,含金量高,我希望能够借助本次大赛推进中国吉他音乐艺术发展,吸引更多人投身音乐艺术的学习,同时挖掘更多新生力量、相识更多知名学者,为吉他艺术增添活力。

 

记者:据我了解,您是一位在国内吉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吉他教师,很多吉他学者、爱好者得到过您的指点,您能否告诉我们在学习吉他这门艺术时应该注重哪些要点吗?

陈海涛:说到吉他弹奏中的要点,就要求接触吉他的人首先要对吉他感兴趣,并且要对吉他这门乐器本身进行深入的了解,比方说吉他的构造、发音的原理、琴弦的连接等等,如果忽视了乐器本身的特点,那么学会再多的理论知识,也弹奏不出好的吉他乐。吉他演奏像其他类型的音乐表演一样,是需要演奏人用心的。

 

记者:我知道您日常工作十分繁忙,那您是如何利用时间取得如今的成就?

陈海涛:首先,我不认为我如今拥有多大的成就,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热爱吉他及音乐教育的人而已。其次,我认为工作忙碌与我的能力提升是相辅相成的,我进入吉他行业初衷是源于热爱,其次我需要在工作中去认识更多专业人士,正是因为工作忙碌给了我更多机会去接触业界知名的吉他学者和有天赋的新人,我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有更多的机会拓宽自己的吉他知识。

 

记者:作为我国知名的吉他教师,您认为对于一名吉他新人,什么是最重要的?您觉得培养的重点是什么呢?

陈海涛:我认为对于一位刚接触吉他来说,作为教师,我得确保他是否热爱这项乐器并愿意投入时间于此,发展一项乐器不应该是功利、急于求成的,而应该是坚定自己,踩着“热爱”的垫脚石,为此执着。培养的重点首先是培养兴趣,其次才是培养专业。

 

记者:您之前也担任过苏州市古典吉他比赛的评委,您认为这俩比赛有什么区别呢?给了您什么样的收获?

陈海涛:一个是面向国内的吉他比赛,一个是国际性的吉他比赛。苏州市古典吉他比赛规定了吉他的种类,但是上海吉他艺术节并没有对吉他的种类作硬性要求。这两个比赛一方面是让我对国内外的吉他弹奏水平有了一个综合的了解,一方面让我比对到国内外吉他艺术文化的不同,有利于我从中思考可以在教学方式中创新哪些东西。

 

记者: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有您这样杰出的吉他师,中国的吉他音乐艺术行业定会朝着更广阔的方向继续迈进,同时带动整个中国音乐行业的发展。最后也希望您事业顺利,为我们呈现出更多作品,带来更多的优秀吉他手。

陈海涛:谢谢,也欢迎更多的人接触吉他行业。

 

后记

本次对陈海涛老师的采访已经结束,陈海涛将继续他的评委工作,通过这次采访,记者相信他一定能够在这次大赛中有更多的思考和创新,发掘更多吉他领域的新兴力量。请大家关注这样一位优秀的吉他教师,相信他在吉他行业能够越走越远。(文\于玥)

 


责任编辑:小志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环球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