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市场新突破:圆梦交通联合卡如何下沉?

2025-09-14 12:22   来源: 互联网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一二线城市的同时,县域交通支付领域却长期面临“碎片化、低便利、适老化不足”三大痛点:公交系统各自为政、移动支付覆盖率低、老年群体依赖现金与实体卡。针对这一现状,圆梦交通联合卡以“轻量化、强适配、重服务”的策略切入县域市场,通过“一城一策”的本地化运营,在四川阆中、江苏沭阳等地实现快速渗透,3个月内用户覆盖率突破80%,成为县域交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

痛点直击:县域交通支付的“三重困境”

县域公交系统普遍存在“小而散”的特征:

· 支付方式割裂:部分线路仅支持现金,部分支持单一移动支付工具,跨线路乘车需反复切换;

· 适老化服务缺失:老年群体占比超40%,但多数县域公交未配备实体卡发行与充值网点;

· 运营成本高企:公交公司需同时维护现金清点、多套支付系统,人力与设备成本居高不下。

“在阆中,以前老人乘车要提前备好零钱,年轻人也得带两张手机,特别麻烦。”阆中公交集团负责人回忆道,“我们急需一个能统一支付、兼顾各年龄层需求的解决方案。”

破局之道:圆梦交通联合卡的“县域定制三板斧”

圆梦交通联合卡团队深入调研县域需求后,推出“轻量化+强适配+重服务”的三大策略:

1. 联名卡发行:绑定本地公交,实现“一卡通行”

与县域公交公司合作发行地方联名卡,卡面融入本地文化元素(如阆中联名卡印有古城风貌),功能上统一覆盖县域内所有公交线路,并支持全国300余个城市互联互通。在江苏沭阳,联名卡还与本地商超、药店合作,推出“乘车消费享95折”活动,将交通支付延伸至生活消费场景,用户使用率提升50%。

2. 支付方式“双轨制”:兼顾数字与现金

针对县域移动支付覆盖率不足的现状,圆梦交通联合卡提供“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

· 线上:支持微信、支付宝充值,用户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操作;

· 线下:保留实体卡发行,并在村口便利店、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便民充值点”,老年人可现金充值,3分钟完成办卡。

在四川阆中,项目团队与120家村口便利店合作,构建“15分钟充值圈”,3个月内实体卡发行量突破5万张,其中60岁以上用户占比达35%。

3. 适老化改造:大字版APP与语音播报

针对老年群体,推出“关怀模式”APP:界面字体放大3倍,功能简化为“充值-查余额-乘车码”三步;同时,在公交刷卡机增设语音播报功能,刷卡时同步提示“卡内余额XX元,祝您出行愉快”,提升使用安全感。

“以前总担心卡里钱不够,现在刷卡能听到余额,心里踏实多了。”阆中65岁的王阿姨笑着说。

市场成效:3个月覆盖80%线路,县域用户占比达30%

圆梦交通联合卡的县域策略成效显著:

· 四川阆中:发行3个月即覆盖80%公交线路,日均刷卡量从2000次增至1.2万次;

· 江苏沭阳:联名卡用户6个月突破8万,带动本地商超客流量增长15%;

· 全国数据:县域市场用户已占卡片总用户量的30%,成为仅次于一线城市的新增长极。

“县域市场不是‘低端市场’,而是未被充分满足的‘基础需求市场’。”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不做‘城市模式的复制粘贴’,而是用‘绣花功夫’解决本地痛点,这才是下沉市场的核心逻辑。”

未来展望:从“交通卡”到“县域生活服务平台”

下一步,圆梦交通联合卡计划在县域市场拓展三大场景:

1. 政务服务接入:与县域社保、医保系统对接,实现“交通卡+政务卡”二合一;

2. 乡村物流整合:联合县域物流企业,用交通卡支付农产品进城运费,助力乡村振兴;

3. 文旅融合推广:与本地景区合作,推出“乘车享门票折扣”活动,激活县域文旅消费。

从一张卡到一张网,从交通支付到县域生活入口,圆梦交通联合卡正以“本地化深耕”重新定义下沉市场的价值——“小县城”里,同样藏着“大生意”与“大责任”。


责任编辑:Monica1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环球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