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出行新选择:圆梦交通联合卡的环保实践

2025-09-14 12:20   来源: 互联网

在“双碳”目标成为国家战略的当下,交通领域作为碳排放重要来源,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圆梦交通联合卡以创新为驱动,从材料选择、功能设计到用户激励全链条融入环保理念,不仅成为公众便捷出行的工具,更化身“个人碳账户”的载体,推动“绿色出行”从理念转化为可量化、可参与的社会行动。

环保材料革命:可降解卡片减少塑料污染,电子化升级降低资源消耗

传统交通卡多采用PVC塑料材质,废弃后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长期负担。圆梦交通联合卡率先突破这一痛点,其实体卡采用植物基可降解材料制作,在自然环境中180天内可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从源头减少塑料污染。据测算,每发行100万张环保卡,相当于减少约2吨塑料废弃物,相当于保护了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土壤免受微塑料侵害。

更值得关注的是,圆梦交通联合卡大力推广电子码功能。用户通过手机APP生成虚拟卡,即可在全国300余个城市“一码通行”,彻底告别实体卡。以北京为例,若500万用户全面使用电子卡,每年可减少实体卡生产超1亿张,节约纸张、塑料及印刷能耗相当于种植12万棵成年树木的固碳量。

“环保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项目材料研发负责人表示,“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测试数十种生物基材料,最终找到兼顾耐用性与降解性的方案,让每张卡都成为‘会呼吸的环保使者’。”

绿色出行激励:步行+公交积分换碳证书,用户行为“变废为宝”

圆梦交通联合卡的创新不止于材料,更在于通过“行为-积分-价值”转化机制,让绿色出行成为可量化、可兑换的“环保资产”。

用户开通“绿色出行模式”后,系统将自动记录两种行为:

1. “最后一公里”步行替代:用户从家步行至地铁站或公交站,单次超过500米即可累积积分;

2. 公共交通高频使用:每乘坐一次公交、地铁,额外获得双倍积分。

这些积分可兑换碳积分证书(企业采购可用于碳中和申报)、公益植树名额(每1000积分认养一棵树),或合作品牌的环保商品(如可降解购物袋、再生材料文具)。

在北京,已有超10万用户加入“绿色出行联盟”。上班族陈女士分享道:“我每天步行10分钟到地铁站,一个月能攒够兑换一盆多肉植物的积分,既锻炼身体又为环保出力,特别有成就感。”数据显示,该联盟用户平均每月减少私家车出行8次,累计减少碳排放1200吨,相当于为城市种植了6万棵冷杉的年吸碳量。

行业示范:从“单点创新”到“标准输出”,助力交通全链条减碳

圆梦交通联合卡的环保实践,已获得行业与权威机构的认可。其制定的《交通卡环保材料应用标准》被纳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团体标准,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绿色解决方案;同时,项目与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合作,将用户出行数据接入全国碳普惠交易平台,推动个人碳减排量市场化流通。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专家评价称:“这种模式将个人日常行为与全球气候行动直接关联,让‘减碳’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摸、可交易的‘绿色货币’,为交通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创新范本。”

未来展望:构建“出行-环保-生活”生态圈,让绿色成为习惯

目前,圆梦交通联合卡已在全国50余个城市落地,绿色功能用户渗透率达65%。下一步,项目计划拓展三大场景:

1. 县域市场下沉:针对农村公交系统推广电子卡,减少基层塑料废弃物;

2. 跨行业联动:与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品牌合作,扩大绿色出行积分覆盖范围;

3. 碳金融创新:探索用户积分参与绿色债券投资,让环保行为产生经济收益。

“我们希望未来每个人打开手机,不仅能看到出行余额,还能看到自己的‘碳账户’——那里记录着每一次绿色选择对地球的贡献。”项目负责人表示,“当数千万人用同一张卡出行、用同一个标准减碳时,这就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生动的实践。”

从一张卡到一片林,从一个人到一座城,圆梦交通联合卡正以“小卡片”撬动“大环保”,让每一次出发都成为向绿色未来的投票。


责任编辑:Monica1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环球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